上海市青年評論家高級研修班舉行,與會者探討—— 當下文學批評如何真正“有效”?
文學作品從不是孤立于世,也并非“完成即完整”,即便成書出版,其相生相伴的是來自市場、社會、讀者的共同檢驗。對于作品本身的解讀、評價,由此延伸的探討、引發的思考,有時甚至會如蝴蝶效應一般在社會文化層面產生震動,這是文學無聲的力量。這其中,文學批評承擔著怎樣的作用,又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中具備有效性?近日,由上海市作協指導、《上海文化》和《思南文學選刊》主辦的上海市青年評論家高級研修班暨“當下文學批評的有效性學術論壇”在滬舉行,活動邀請多位知名評論家授課,約四十位青年批評家、青年教師和學生與會,在兩天的議程中就多個議題展開探討。
將屬于文學批評內部的問題深入下去
在近年來的文學批評工作中,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有一個突出的感受:當讀者活躍在手機上、活躍在網絡中時,文學批評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既擁有了很多機遇,也受到了很多挑戰。據他觀察,從客觀而言,當下文藝評論存在的部分失效首先就源自媒體的不對稱和不對等,在多種媒介并行發展的環境下,文學批評更需要強調專業性。這其中,他提出評論家始終需要面對和處理好的幾對關系:如何處理“酷評名家”和“推薦新人”的關系;如何處理好對創作總體評價和對具體作家作品評價尺度的關系;如何處理將文學經典并置于當前文學文本時的評判規則和標準?!耙粋€評論家應該是充滿善意的,發自內心對作家、對讀者有一種充滿善意的態度,而不只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批評立場、態度而寫批評文章。選擇好自己的批評標準和立場,如你對當下小說或文學總體上是怎樣的態度,或你對作家創作的甘苦有怎樣的理解,持這樣的態度再進入批評的時候,可能不太會變得過于極致、極端?!?/p>
魯迅曾將作家和批評家之間的關系比為廚師和食客,多次表達對文藝批評的重視。與魯迅所處的時代相比,如今對作品的宣傳常通過評獎、排行榜、網絡打分、網購評價,以及相關新聞報道等方式展開,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習慣于用這些更碎片化的方式來直接證明作品的影響力。在閻晶明看來,如果批評家耗費太多精力于此,會錯開評論本身應盡的力量?!芭u應該是批評家和作家之間的對話,進行深入的討論,才能算真正的批評行為?!碑斆鎸Φ淖髌吩絹碓蕉鄷r,短平快地呈現對作品的評價是否是批評家的工作?閻晶明表示,這部分批評很有必要,但一個批評家的批評,依舊應當建立在立體的、多維度的研究和思考上?!把芯亢驮u論一部作品,既要重視文本,也要有心并且熟悉作家創作的背景、環境,以及情感狀態,還要適度了解作品的發表、出版、改編以及讀者接受等傳播的歷史脈絡,做到這種立體的觀察,才能有助于提高文學評論和研究的說服力和可信度?!?/p>
相較于對“如何制止虛假的吹捧、如何看待無邊界的互評”等外圍性問題的重復表達,閻晶明認為,批評家應當真正將屬于文學批評內部的問題深入下去,“批評家面對作家作品的時候既要顯示他真誠的態度,對創作者要有必要的尊重,同時又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敢于說出自己獨特的見地,以求得與作家形成真正的交流對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才能體現批評家所存在的價值?!?/p>
“批評是門藝術,而且是一門能夠溝通多種精神資源的藝術,好的批評文章,就是一件藝術品,但是很難達到,很困難?!睂τ谂u的有效性,同濟大學教授王鴻生如此回應。他坦陳,作為批評家,當下急劇變化的世界和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時常讓他感到混沌和失語,“當很多東西看不清時,我們的批評活動對社會、對思想史、對當代文化推進的介入能力面臨著各種障礙。從批評的角度來說,我們的介入能力不夠,這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困境?!?/p>
人文精神大討論過去三十年后,當時的一些話題是否已經得到解決?解決到什么程度?這是王鴻生時常自問的問題?!敖裉靵碚f,其中許多話題對我來說還沒有失效。這些問題是咬著你不放的東西,你就始終擁有面對這些問題的緊張感,討論任何作品、談論任何理論話題,都可能會碰觸到這樣的痛點?!彼瑫r提出,相較于研究強調實證和價值中立,批評是一種實踐,需要批評者做出價值預設,以及對自己做出價值預設的反思?!芭u具有藝術性、文學性,好的批評和個人內在的相關度非常高,是把自己融入于所批評的對象里。作品和作家撫育著批評家的成長,批評家伴隨文學的成長而成長。在這個共生關系中,批評家不斷接納各種經驗,不斷體驗他人的生活,就變得特別重要,這在當代文學的進程中有非常好的苗頭和跡象?!蓖貘櫳f。
以“崗位意識”為知識分子安身立命
從“論知識分子的崗位意識”這一主題入手,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陳思和與在座青年批評家、學子探討了百年來現代知識分子形成的過程,并結合自身經歷將他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娓娓道來。與許多學子一樣,陳思和在進入大學后開始由被動變主動地思考自己與社會的關系?!霸趯W習的過程中,知識分子的概念越來越深入到我的意識中,知識分子不意味著僅僅教書,或者是文學作品里塑造的俗套形象,在我心里,我覺得他是有擔當的,能夠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這是我當年最強烈的愿望?!币粤_曼·羅蘭和左拉的寫作為精神底色,陳思和認為,人類中永遠有一部分是靠精神生活的,真正的知識分子就是這樣一群追求精神上完美性的人?!艾F實生活是不完美的,可是在理想中、精神中,應該有一個完美的境界,這個境界值得我為它努力、為它獻身,這個想法我是堅定不移的?!?/p>
為什么陳思和會將“知識分子”這個高度精神性的詞與人們普遍認識中具體而瑣碎的“崗位”一詞相連?他表示,自己所指的是一種崗位意識,“知識分子的崗位意識來自于他對知識的自信和依賴,知識分子的崗位和某種特殊的知識相關,這也可以界定為一種專業崗位?!睂﹃愃己投?,崗位意識應當是知識分子安身立命的地方,在自己選擇的工作范圍傳遞著更多的東西?!氨热缃桃粋€學生,不是你教了魯迅、巴金,他懂了,這個工作就完成了。通過你的教育,這個學生走出去時是帶著魯迅和巴金身后的精神出去的,他也會成長成知識分子。對你而言其中就具有一種遙遠的成就,這是屬于知識分子超越性的崗位?!庇纱岁愃己拖M?,當自覺意識到自己的這一份“崗位”時,年輕的知識分子能夠安身立命,可以在浮躁的社會中安定自己的內心?!叭绻鐣翘咸喜唤^的洪流,崗位則像河底下的石頭,如果水流盲目地向一個方向傾斜,一會往這倒一會往那倒,知識分子不能倒,一個個崗位都像一塊塊石頭一樣拉住水流,這個社會就可以平衡?!标愃己驼f,“具體的人,其實可以通過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來為這個社會作出貢獻?!?/p>
在對鄉土文學創作的觀察中,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孟繁華強調了文學批評本土化、中國化的問題。當代文學的批評體系中存在著大量西方話語,許多批評的理論基礎就建構在這些其實并不完全適用于我國具體情況的“二手”話語上,這在理論界是一個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孟繁華認為,雖然我們擁有古代文論的巨大資源,但是古代文論無法直接運用到當下的文學批評實踐中,當下亟需做的,是將我們所擁有的傳統資源盡可能進行重新闡釋或進行現代轉換?!耙磺袣v史都是當代史,對古代文論的再闡釋,也可以使用當代視角、當代立場,包括用當代的審美、對批評的理解來重新闡釋和重新激活它,使它成為有效資源?!?/p>
帶著這代人的問題意識重新發現文學
2018年,11位青年批評家帶來了展現上海年輕批評力量的“述而批評叢書”,引發了廣泛關注。在本次研修班的致辭中,上海市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馬文運也表示,新時代以來,上海市作協加強和改進文學批評工作,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在文學批評方面著力建設具有影響力的文學批評陣地,營造良好的文學批評生態,特別是近年來,在大力發揚文學批評傳統、發揮批評大家作用的同時,非常重視青年批評家的培養,為他們的發展搭建平臺。此次舉辦上海青年評論家高級研修班,就是上海市作協近年來的一次創舉,將各高校和社會上的青年文學批評力量首次真正地團結到一起,“目的就是傳承上海文脈,把上海文學批評的傳統繼續發揚下去?!?/p>
學術沙龍中,多位青年學子也就自己關注的批評范疇、寫作中的一些思考展開了交流。
在多種文學樣式共同發展的當下,對具體作品進行評論時,青年批評家有時會遇到難以與作者形成有效對話的問題?!氨热缗u一位懸疑作者的文筆不好、人物不成立,對方根本不接受。雖然我批評得沒錯,但沒有抓住他真正的問題所在——用嚴肅文學的觀點、方式、理論話語是無法讓一個類型作家、網絡作家信服的?!鼻嗄昱u家戰玉冰說。在他看來,有效批評需要批評家真正進入作家的創作類型,“比如在推理小說的發展脈絡中,沿著他的思路來結構或分析他的文本,可能更能夠讓作家信服。在當下的文學批評中,面對更多類型文學、流行文學、網絡文學的實際文學場域,加入文類的維度,或者在我們的批評話語中時刻保持著有文類這根弦,可能會對批評的有效性有很好的幫助?!?/p>
在授課時,華東師大中文系教授黃平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當一個闡釋放在這個作家身上能說得通,放到另一個作家身上也說得通,說明你的這個闡釋是無效的。青年批評家李曉晴以此為例認為,在整體美學形式、情感框架中,在歷史或共識的比較中作品與作品也許會存在雷同,但對某個作品而言,有效性在哪兒,無效性又在哪兒,由此呈現出來的東西也許更能代表一個作家的精神和疑難,“對各種倫理的糾結、困惑和不安,會通過對雷同和對形式的克服與抵抗,隱藏在他的作品中。如果批評家能夠敏銳察覺到這些地方,會是比較有意思的事情?!?/p>
青年批評家何卓倫也坦言,自己常會在寫作中感受到一種過于精細嚴謹、謙虛謹慎的姿態,并困惑于此。當他帶著疑問關注互聯網上的同齡人時,會發現許多“90后”“00后”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實際上已經開始形成獨立的判斷和思考和見解,甚至是個性很鮮明的思想火花和方法論意識?!暗沁@些東西并沒有很順利很成功地反映在我們的學術寫作當中,而是被擋在學術門檻之外,擋在討論室之外?!边@種不對稱,也讓他想到1980年代吳亮、程德培等批評家在當時的環境下所做的工作,他們這代人在互相討論的過程中,把握了真正屬于他們的問題意識,這種新的問題意識必然以陌生化、全新的概念系統語言系統表達出來?!皩τ谀贻p的‘90后’、‘00后’來說,我們要思考我們這個時代有哪些共同情感經驗,有哪些歷史的重負和遺產是只有我們這代人才能真正理解、真正面對的東西。建立起這樣基于時代主體性的自覺,真正帶著我們這代人的成長經歷和問題意識重新閱讀文學,重新發現文學,尊重自己的閱讀感受,而不是套用前人的結論,也許就能在前人的基礎上真正讀出前人所未有的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