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最后的兩封信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即將在茅盾故鄉桐鄉烏鎮舉行。不由想起茅盾姑父臨終前十三天,也就是1981年3月14日,由他口授、兒子韋韜記錄謄寫的人生最后最重要的兩封信。其中一封是寫給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決定捐出稿費25萬元,設立長篇小說文藝獎金的基金。信照錄如下: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
親愛的同志們,為了繁榮長篇小說的創作,我將我的稿費二十五萬元捐獻給作協,作為設立一個長篇小說文藝獎金的基金,以獎勵每年最優秀的長篇小說。我自知病將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繁榮昌盛。致
最崇高的敬禮!
茅盾(親筆簽名)
1981年3月14日
在那前一天,茅盾病重以來感覺好一點了,他躺在北京醫院119病房的病床上一直處于興奮狀態,睜著眼睛在自言自語,有時伸手在被子上摸索紙筆,說是想起一段內容要寫進回憶錄中去。韋韜叫喚他,才神志清醒過來,說“今年十月一定去廣東從化療養,最好那時回憶錄已寫完”,還說寫完后準備把《鍛煉》續寫下去。韋韜說還不如先把《霜葉紅似二月花》寫完。茅盾說,《霜》續寫曾經試過,比較麻煩,但他想了想又表示同意。(《茅盾回憶錄》下P.410)那天夜間茅盾沒有睡好。第二天即14日,茅盾顯得特別清醒,他問兒子這兩天醫生會診的結果,疑惑怎么住院那么久(3周)還不見好,訴身體越來越沒有力氣,氣喘越發厲害,讓韋韜不用瞞,直接告訴他。韋韜比較委婉告訴他后,茅盾說:“是呀,衰老了,機器磨損了,轉不動了?!庇终f:“趁今天精神好,有兩件事可以辦一辦?!?/p>
這兩件事,一件是恢復黨籍,茅盾口述了一封寫給“耀邦同志暨中共中央”請求追認為中共黨員的信;另外一件就是捐獻稿費設文學獎。還是1980年9月間,茅盾書桌上有一份設立魯迅文學獎金的議案征求意見,觸動了他曾有過的想法。他問兒子自己存的稿費已積累了多少,韋韜答約摸二三十萬。茅盾說:“這筆錢我想用來設立一個文學獎。一個單項文學獎的基金,25萬元夠不夠?”茅盾覺得如籠統設小說獎范圍太廣,這筆錢一分散就太少了,他認為那幾年短篇小說有了長足的進步,長篇小說還不夠繁榮,自己是寫長篇小說為主的,那天父子倆擬定捐款設立個長篇小說獎。才隔了半年,如今此事的落實迫在眉睫,茅盾艱難地半起身靠在病床上想自己擬稿,可惜手無力且顫抖,寫出來的字無法辨認,只得改為口述,由韋韜筆錄。
關于茅盾文學獎,其實早在1945年就有過以茅盾名字命名的“茅盾文藝獎金”。那是1945年6月在重慶,朋友們為茅盾舉辦盛大而熱鬧的50歲生日祝壽茶會,作為其中一項祝賀環節,茅盾當場受贈一張十萬元支票,獎金來自重慶正大紡織染廠陳鈞(陳之一)的贊助。陳先生委托沈鈞儒和沙千里轉贈,指定作為“茅盾文藝獎金”。茅盾為人謙和,一貫熱心提攜青年作者,事后將這十萬元轉交給了“文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要將此筆錢用來獎勵青年作家?!拔膮f”為此成立了由老舍、靳以、馮雪峰、以群等組成的“茅盾文藝獎金”評選委員會,向公眾發出征文啟事。后來加上各方捐贈,獎金加到三十萬元,征集到青年作者作品105篇,評出8名獲獎者,其中甲等獎之一田苗(胡錫培)便是茅盾在唐家沱為文學青年當義務輔導員時,曾為他修改過習作的高中學生。
茅盾一生著述豐厚,文學成就燦若星河。在長篇小說著作中,一般公認的代表作是《子夜》(1933),另有五部長篇小說為《蝕》三部曲(1928)、《虹》(1929)、《腐蝕》(1941)、《霜葉紅似二月花》(1942)、《鍛煉》(1948)。新中國成立,茅盾擔任第一任文化部長后,因工作繁忙等基本停止了創作,可他心中最掛念的是兩部長篇小說的修改和續寫,一部是1948年在香港寫完的《鍛煉》第一卷,只在報上連載過,還未出過單行本,原計劃是寫五卷,是一部試圖反映抗戰全過程的長篇小說。
另外一部便是茅盾心心念念的《霜葉紅似二月花》,他對這部1942年在桂林避難、休整期間寫成的長篇小說是比較滿意的。當初很用了一番心思,設立的主題是寫“五四”運動前到大革命失敗后這一時期的政治、社會、思想的大變動;寫作風格特別著意于體現“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全書預計分三部,第一部寫“五四”前后,第二部寫北伐戰爭,第三部寫大革命失敗以后。結果茅盾寫完第一部(單行本)后,迫于時勢意欲離開桂林去重慶,于是只能暫停。他清楚,第一部還剛剛只寫到“五四”前后江南城鄉新舊勢力錯綜復雜的斗爭,霜葉還沒有紅,故事人物遠未開展,一名女主人公甚至還沒來得及登場。因生活拮據,臨離開前,他陸續寫了一些短篇和文論應付各個報刊的催稿,編了幾部集子,接著將《霜》先行在《文藝陣地》上連載,拿到預付稿費,作為和德沚姑媽一同赴重慶的路費,還為夫妻倆添了幾件衣裳。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1974年年初,空氣變得不一樣,茅盾已達79歲高齡,可是他決意恢復寫作,首選續寫《霜葉紅似二月花》。他一有空就坐到姑媽原先的臥室靠窗二屜桌前,先畫了一張地圖,然后寫出故事大綱,包含提要和故事梗概。用韋韜的話說,“爸爸續寫《霜葉紅似二月花》,是在圓一個夢,一個多年的夢,他的創作夢?!笨上菚r的茅盾已體力不支,除了多種老年病之外,搬家與各種雜事又分散了老人家很多精力,剩余的精力無法支撐寫作長篇小說那樣一項巨大工程。正在望洋興嘆的時候,四川人民出版社來信告知將重印《霜葉紅似二月花》,茅盾特地將書中一段文字作了修改,他對續寫是存著希望的,修改是為了與他已擬定的續篇大綱中內容銜接得上。
1978年茅盾83歲,上半年開始整理回憶錄并陸續發表,至此再也沒有機會續寫未完成的長篇小說了。文章開頭出現茅盾臨終前一天還在惦記續寫《霜葉紅似二月花》的情景,應該是他老人家腦海深處的“回光返照”無疑了,想到這里,我的心非常的痛。研讀茅盾姑父的文學回憶錄,深深感到,茅盾的一生就是為文學的一生,他晚年續寫長篇以圓夢但最終夢碎這件事,僅僅用“遺憾”兩個字概括,實在是太輕。
202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