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開幕
18日晚,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在四川成都拉開帷幕。這是世界科幻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行,成都也因此成為中國首個舉辦世界最高規格科幻盛會的城市。
-
誰將問鼎“雨果獎”?入圍作家這樣說
作為全世界科幻界最高獎項之一,雨果獎(Hugo Award)是為紀念“科幻雜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由世界科幻協會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會期間所頒發的年度獎項,被譽為“科幻界的諾貝爾獎”。
ZUO JIA YIN XIANG
01吳巖:回憶科學文藝委員會的幾位主任委員
從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文藝委員會幾代主任委員身上,我更多看到的是對科學文藝事業的那種責任感和熱愛。
02儒勒·凡爾納的科幻世界
今年是法國科幻、探險小說家儒勒·凡爾納誕辰193周年。
03亞瑟·克拉克:他是二十世紀的儒勒·凡爾納
亞瑟·查理斯·克拉克與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和艾薩克·阿西莫夫一起被稱為“科幻三巨頭”。
《0.25秒的靜止》:魔幻變局下的眾生鏡像
《0.25秒的靜止》表現出了強烈的精神囚禁、精神恐懼和精神逃離的欲望。而這種逃離,作者給出的唯一思考路徑就是地球的毀滅與得救。只有得救,方可重生。
來源:《文藝報》 | 趙炳鑫 2022/08/26
評《“現代”與“未知”》:“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晚清科幻研究緣何重要?其中一個理由是:我們需要知道,過去的人如何看待未來,正如未來的人如何看待今天的我們。
來源:《科幻研究通訊》 | 柯 璐 2022/08/04
《獨行月球》里的科學邏輯和抵近幻想
《獨行月球》不是一部從內到外硬邦邦的科幻電影,而是一部科幻架構下的頗有分量的劇情片。
來源:光明網 | 王亞男 2022/07/29
陳楸帆:亂彈元宇宙,科幻?騙局?還是未來?
“我相信,人類現在正處于某種程度上的元宇宙當中。假以時日,人類通過元宇宙的方式,將能夠抵達任何宇宙飛船或超光速飛行所無法抵達的更深遠、更本質、更恢宏的宇宙?!?
來源:《天涯》 | 陳楸帆 2022/05/09
楊慶祥:信元宇宙,何所得?
即使它目前還停留在觀念、想象和低階社交游戲層面,但是,從積極自由的角度看,它依然意味著人類多樣化選擇的可能。
來源:《天涯》 | 楊慶祥 2022/05/07
嚴鋒:從文學到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概念,但是也有一個基本的核心,那就是虛擬與現實的結合。
來源:《上海文化(文化研究版)》 | 嚴鋒 2022/05/01
《引路人》中“科幻”的效用、 限度與可能性
如果不能打破“最后的人”這一根本戒律,恐怕也就永遠無法觸及科學與想象力所能抵達的廣闊世界。
來源:《當代文壇》 | 樊迎春 2022/04/18
以音樂承載科幻中的人性
本文擬探討的是科幻小說與音樂劇是如何在藝術呈現方式、故事建構、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實現跨界與轉換的。
來源:文藝報 | 劉 妍 2022/03/28
科技干預與人類困境:論王晉康科幻小說“新人類四部曲”
作為中國基因主題科幻創作的第一人,王晉康在關注科技介入人類基因工程的理論性和可行性時,也將其中的倫理問題和情感抉擇納入其中,從而在嚴肅的科技討論外添加了一抹人性的變量,形成更具張力的藝術魅力。
來源:《科普創作評論》 | 鄧艮 謝一榕 2022/03/22
劉慈欣:中國科幻文學迎來黃金時代了嗎?
自從成為科幻作家,我發現很多科幻小說的內容在逐漸變為現實,這促使我要發揮更多的想象力去把更遙遠的空間和時間創作出來,也就是在科幻變成科技前把它們就寫出來。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謝萍 李翔 2021/11/15
王侃瑜:閱讀幻想文學時,我們到底在期待什么?
我最為期待的不是在某種范式下出現登峰造極的作品,而是多種不同的審美喜好共同存在、多種不同的閱讀期待得到滿足,類型的邊界不斷被挑戰、撕裂、拓寬,在模糊地帶萌發出蓬勃的生命。
來源:新星出版社 | 王侃瑜 2021/10/15
伊格言:以“非虛構式”科幻,創造豐富神秘的內在世界
“我喜歡科幻,因為科幻最極端,而在這種極端境地中,我們需要對很多兩難的困境作出回應,這也是在我看來科幻小說最迷人的部分?!?
來源:文學報 | 張瀅瑩 2021/09/09
賈立元:《“現代”與“未知”:晚清科幻小說研究》后記
通過科幻,我的生命被編織進了一張激動人心的宇宙之網中,通過寫作和教學,我也在其中編織新的節點,期盼它們牽引出更多奇妙的聯結。
來源:清華大學文學創作與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 | 賈立元 2021/08/31
李靜:性別視野里的未來羅曼司
如何革新對于愛情、婚姻和家庭的理解,讓女性真正參與進宏闊的未來敘事中,仍是中國本土科幻創作有待探索的使命。
來源:《長江文藝》 | 李靜 2021/08/22
郭琦:科幻小說中“想象力”與“憂患意識”共存
科幻小說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視為基于對現實社會的描述和對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和影響所發生的想象,更多的則是描述根據某種科學概念推導出人們在某種情況下所做出的“可能性”活動。
來源:“四十二史”微信公眾號 | 郭琦 2021/07/27
論霞子科學童話的多元化雜糅特征
通過霞子科學童話這個窗口,我們可以窺視出中國科學童話這一類別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思考與嶄新嘗試。
來源:《科普創作評論》 | 徐彥利 2021/07/19
“蒸汽朋克”:中國科幻題材突破方向
蒸汽朋克背后,是重工業機械愛好者對機械文明的一種極致想象。
來源:經濟參考報 | 2021/06/30
楊利偉《太空一日》走紅:科技亦人文
楊利偉《太空一日》走紅的背后,是中國人越來越關注科技、越來越重視新技術的一個縮影。
來源:光明網 | 龍之朱 2021/06/30
用科幻視角解讀當代話題
六個故事給出了六個不同方向的思考,旨在通過多個角度找尋關于AI與愛到底如何共存的答案。
來源:北青網 | 2023/06/15《2023中國科幻產業報告》發布
科幻為中國影視發展增加動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苗 春2023/06/09科幻動畫,國潮風正起
瞬息全宇宙》里的穿越法承包了推動劇情和笑點,那它僅僅只是一個設定嗎?還是一個嵌入量子力學內核的、高度折疊、隱藏給勇者的穿越指南?
來源:光明日報 | 郭宇2023/04/23一枚有關科幻共同體的非典型切片
《宇宙探索編輯部》并不是一部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科幻電影,也不是簡單的如導演自嘲是一部“民間科幻”,它難以歸類,帶著對科幻類型的反思,是一部“關于科幻”的電影。
來源:文學報 | 西夏2023/04/13